绥德水政监察大队自2003年8月创建以来,对管辖河段黄河大北干流召开了十次定期巡查,到现在为止,基本查清了该河段的基本情况,为今后的管理尊龙凯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管辖河段基本情况
管辖河段为黄河大北干流天桥水电站至禹门口河段,河道长 524.8 km,水面落差 439 m,比降 0.836‰,沿黄行政区域涉及晋、陕两省, 七 个市,20 个县(市),面积42900km2,人口 443 万人,耕地 1380.89 万亩,工农业总产值 409.40 亿元。
该河段是典型的黄河峡谷河段,河谷谷底宽,绝大部分在 400 — 600 m之间,最宽处在府、保县城附近,河谷宽约 900 m以上,最窄处在峡谷末段的禹门口,河谷宽约 100 m左右,沿河有极少的川台、平地分布。以河为界,左岸是山西省,右岸是陕西省,两岸是广阔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土质疏松,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产区。
该河段支流水系特别发育,平面结构呈树枝状分布。集水面积大于 200km2的一级支流 20 条;集水面积大于 1000 km2的一级支流 16 条;集水面积大于 10000 km2的一级支流仅有 1 条,为无定河。该河段现有府谷、吴堡、龙门个水文站。
该河段所在区间是黄河流域的主要暴雨区和黄河下游洪水的主要来源区,暴雨具有强度大、历时短,雨区面积小的特点,由暴雨形成的洪水具有洪峰高、历时短、洪量大、含沙量大的特点,洪水过程线多为涨落迅速的尖瘦型
二、河道建设项目现状
受峡谷约束,该河段河道建设项目规模不大,数量不多。但随着沿岸人口的逐渐增多和社会经济的开展,河道内建设项目的种类有逐渐增多,数量有不断增加,规模有不断增大的趋势。
根据调查统计,该河段共有各类河道建设项目98项。其中,已建堤防工程56处(段),长度77.38km,公路、铁路、浮桥共14座,隧道交通工程1处,穿黄输气管道工程2项,各种用途取水工程4处,入黄排污口11个。另外,已建设2个港口和8个码头。
(一)河道整治与堤防工程
该河段仅存在着零星分布的以围垦河道、缩河造地为目的的河道整治工程和堤防工程。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省保德、兴县,陕西省府谷、神木、吴堡等地和一些大的支流入黄处,其他局部河段除有少量护岸工程外,河道一般处于自然状况。据统计,该河段现有堤防工程56处,全长77.38km,共涉及11个县。其中,左岸山西省35处,长40.77km;右岸陕西省21处,长36.61km。
(二)交通工程
该河段铁路、公路、水运三种运输方式并存。铁路有神(木)朔(州)、西(安)侯(马)支线,公路建设正向完善路网布局方向开展,水运交通正处于规划、试验、起步阶段。公路、铁路形成东西主要交通,受地形影响,沿河南北公路开展滞缓。现有各种桥梁14座,其中,铁路桥2座,公路桥11座,浮桥1座和港口2座,码头8处,隧道工程1处。
(三)输气管道工程
该河段“西气东输”和“陕京二线”输气管线穿黄管道工程两项。
(四)取水、排污工程(取水口、排污口)
该河段有取水工程4处,工程设计提水流量27.39 m3/s,有效灌溉面积32.32万亩,年实际取水总量3.70万m3,主要用途为工业用水。其中,陕西省和山西省各2处,陕西省韩城龙门提水已长期停用,山西省河津龙门提水已主要改变为工业用水。
该河段现有退水排污工程11处,年退水量约430.12 万m3,主要集中分布在沿黄的保德、府谷、吴堡3座县城附近。
(五)河道采砂现状
该河段沿河不同程度存在采砂活动,特点是采、挖点多,点多分散,规模不大,管理落后,征费不足,相对而言,府谷、保德、延川等县分布相对较为集中。采砂方式主要采用挖、吸和人工辅助作业,采砂机械多为挖掘机、泵和船。据统计,该河段现有大小规模采砂20处,年采砂总量约37.18万m3 。其中,陕西省13处,年采砂总量约26.25万m3;山西省7处,年采砂总量约10.93万m3。